车市,小心卷入价格战漩涡

0丨15/5/16丨阅读10853评论(0)

无论是合资品牌的“抱团降价”还是自主品牌的“反击”,2015上半年的不佳销售情况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4月份继上海大众、长安福特、一汽大众、北京现代等在中国车市保持“领头羊”地位的品牌先后打出“降价牌”的热潮还未褪去,如今又迎来了上海通用旗下车型官方降价的消息,此次上海通用“降价牌”主要是11个主力产品系列40款车型价格全面调整,降价幅度1万元-5.39万元。其覆盖面之广,降价幅度之大,堪称前所未有。


从4月份的销量来看,尽管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和北京现代依然占据乘用车的销量前四位,但成绩并不理想,与去年同期相比,这四家巨头企业销售量分别同比下跌5.6%、16.9%、16.7%和0.8%。这也基本延续了今年前几个月的跌势。从去年以来,整个车市的缓增长已经不可逆,而市场的无情对每家企业都是公平的,众多车企纷纷祭出降价的大旗,让这个原本已经糟糕透顶的市场看起来更加动荡起来。


低迷的2015


5月11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4月销量数据了解到,4月份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量总计仅为199万辆,同比下降0.49%。而4月汽车生产总量为207.97万辆,同比增长0.59%,比上一年同期回落8.25个百分点。


随着五月梅雨季节的到来,沪上的天气和中国车市一样阴沉低迷。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场中路的DS绿地北城汽车4S店,略显空荡的大厅除了记者和销售顾问再无其他顾客,而月销不足70辆的单店销售数据也给今年DS 8万辆的年终目标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今年1-4月,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长速度只有2.8%,其中轿车的增长速度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这是连续第三个月的数据下降。虽然SUV依旧保持良好态势,累计销售为175.4万辆,同比增长48.73%。


在《汽车公社》年初的封面文章《2015:格局与趋势》中曾经写到:2015年的车市一点都不乐观,不排除会是“零增长”的可能性,在2015年一季度的主要任务是去库存化。现在看来,这样的预测已经一语成谶。


4月份全国的库存量也创下了今年之“最”,快速扩张的产能和增速逐渐放缓的销售,造成经销商库存积压,资金回笼困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初,乘用车库存为96.02万辆,到月末库存已经上升到104.35万辆,增加了8.7%。


面对如此高库存,降价有利于缓解库存压力、刺激销量并减轻经销商部分负担。与往年的境况不同的是,许多一线合资车企开始受困终端销量增幅的放缓乃至停滞,就算各大车企的先后降价,也并没有止住销量的总体下滑。



“虐杀自主”


在合资品牌销量集体下跌的态势下,部分自主品牌略尝到了甜头。今年1-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97.97万辆,同比增长19.5%,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虽然自主品牌在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比较“好看”,但是也仅仅表现在SUV领域,其中,哈弗H6仍然以3万多辆的绝对优势占据了榜首,并领先第二名长安CS75达2倍多。


但随着主流合资企业或明或暗的降价,将直接对自主品牌形成巨大的压力。自主品牌对于合资品牌优势在于价格,一旦合资品牌不断下调价格“大举压境”后,自主品牌的优势越来越小,如果不能及时找出市场增量的空白点,那么就会很容易陷入降价、成本控制、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近年来受到合资企业产品下探的影响,自主品牌企业市场表现不容乐观。2014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为757.33万辆,增幅仅为4.1%,远低于9.89%的乘用车平均增幅,市场占有率更是同比下降2.14个百分点,仅为38.44%。


到目前为止,率先加入“突围战局”的也仅仅只有后台强大的上汽“荣威自主军团”,随着上汽的加入,战火已经由原来合资品牌间的“独乐乐”,演变成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之间的“官降混战”。可是自主品牌面对“有钱有势”的合资品牌,还能坚持多久,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式定价”


众多“官降”车型原本降价幅度就足够大,例如长安福特福克斯在官降前经销商普遍给出的优惠幅度已达一万。那么就意味着之前厂家所定指导价早已名存实亡,而“中国式定价”的虚高早已成为普遍性。


上海通用宣布下调11款车型全国市场零售指导价中,雪佛兰科帕奇2.4L旗舰版四驱最高降价幅度达到5.39万元。这一降价数据让人瞠目结舌,让人不禁想问这么大的降幅,车企还能赚钱吗?答案是肯定的,车企的降价均在其可控制范围,而如今的“官降”更是让消费者看到了厂家指导价背后的超高利润率。


面对价格、产品定位、细分市场的下调,虽然会在短期内销量飙升,但很可能由此拉低下一代车型,并且让消费者认定车型价值,为长远发展“埋下祸根”。即使未来换代车型技术升级,产品定位也难再“抬头”。


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合资品牌在华定价过高、存在暴利,跨国车企视中国市场特点制定出“中国式”价格。如果各大厂商今后的策略依旧还是走“中国式定价”,那么只会让更多消费者产生“观望”态度,从而影响销量。


最后无论是合资品牌的“抱团降价”还是自主品牌的“绝地反击”,2015上半年的不佳销售情况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官降狂潮”。谁能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漩涡中,而依然在2015年恢复生机?【END】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关注
0 [12缸VIP]
作者暂未填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