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互联网造车,李书福说过的那些狠话!

丨18/6/9丨阅读11081评论(0)
李书福一直都对互联网造车持悲观看法,批评也是越来越严厉,越来越尖锐。尤其是最近关于互联网造车炒作和量产交付的质疑,在业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在业内有着"造车狂人"之称的李书福这些年在一些公开场合的讲话中言辞越来越犀利,大有"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怼王之王"的气势,那么今天一起来看看"舒服哥"曾经说过的那些狠话,看谁被怼的最狠!

alt

怼车企炒作炒不出竞争力

"舒服哥"最近一次高调怼人是在5月29日的首届"龙湾论坛"上,李书福说,"新能源技术,没有个三五年,没有几十亿投入,没有大量人力投入,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不是真实地投入到这一场竞争当中,光是炒作的话,是炒不出竞争力,炒不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的"。

"我们的43%都是中低端的,人家的56%都是中高端的,人家的是引领性、原创性、可持续性的,我们中国有时候还得学学人家的,还不是自己原创性的,存在着很多的不可持续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面对,不能回避。5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完全放开,没有任何门槛,外国的汽车公司完全可以在中国换一种方法发展。如何用好这短短的五年时间,这既是中国汽车公司的机遇,也是一个无穷的挑战。"

怼互联网电动汽车忽悠老百姓

2018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参加某论坛时,"怒怼"互联网造车。他说:"必须要尊重、拥抱互联网,(但)我们不能滥用互联网概念,现在很多人,(用)互联网电动汽车到处忽悠,我觉得也是很危险,老百姓那一点钱赚的不容易。"此言一出,赢来掌声阵阵。他坚信"主宰未来汽车工业的命运在于传统汽车公司的自我觉悟,自己要醒过来,而不是听那些互联网公司一天到晚的忽悠。"

alt

怼新能源准入机制

2018年3月28日,李书福在"2018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将炮口对准了当下的新能源准入机制。李书福说,"有些企业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

怼某些企业造车只是为了圈钱

2016年3月第三届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上,李书福痛斥:"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

同年10月,李书福在一次发布会上说:"互联网汽车的前提是安全和电动化,目标是自动驾驶和高度人工智能,而单单安全这一点,互联网企业就无法实现。"对此,当时贾跃亭还有回应:"大家不要拿传统车企的思维来看我们,我们是希望能打造出一个完整的汽车生态,而不只是做纵向的单独领域。"

alt

怼互联网汽车公司是野蛮人

2015年7月,在一次创新者峰会上李书福说,互联网造车需要降温,互联网汽车公司就是汽车圈的野蛮人。"有些企业有了一些概念,就以为自己是苹果公司了,马上找富士康,''给我造车吧'',这样的企业还不少"。

李书福指出,国内宣称造车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但大多数抛出的都只是概念,并无具体可行方案和产品。李书福认为汽车技术复杂,一些企业看得过于简单,市场中充斥着各种概念炒作和从混乱中牟利,把极客精神注入传统创新的企业非常少。他认为互联网汽车并不是把手机功能简简单单的集成到汽车上,或是在汽车上搞一些电子商务这么简单。在李书福看来,真正的互联网汽车它是有智慧的汽车、能够思考的汽车、有判断和识别能力的汽车。

不只是怼互联网造车,李书福此前还怼过中国足球腐败和演艺明星不买国产车!报道显示,2001年12月李书福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炮轰中国足协"为所欲为,没有规矩。"2006年7月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吉利教育资助计划启动仪式上怼"以演艺明星为主要人群的部分有钱人,现在只知道消费世界名牌,几乎没有人愿意消费国货。"
alt
李书福每一次"怒怼"都能引起强烈的关注和热议,这也一度让他本人成为争议的焦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成功和在行业里的地位是受到最广泛的认可的。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在十多年前,李书福的一些表现却被"正统"的商业人士当做笑话来看待。据说,落魄时期的李书福有一次与同事喝酒后嚎啕大哭:"我一不偷、二不抢,每天从早晨6点半工作到晚上11点,辛辛苦苦办企业,为什么别人总嘲笑我?"作为一家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李书福的从业经历恐怕不是一句丰富多彩可以道得尽的。

此外,对于互联网造车,相比李书福的"怒怼"更值得关注的是造车应有的严谨和务实。有数据显示,目前加入造车新势力的企业已经达到300家之多,约有超千亿资金流入互联网汽车行业。然而,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淀。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关注
[]
作者暂未填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