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长城下调年度销量目标,是不是对自己没信心了?

丨19/7/26丨阅读12817评论(0)

今年上半年,受到国六排放标准施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政策的影响,国内汽车市场仍然呈现出销量下滑的状态。中汽协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2.4%,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同比下滑了21.7%,市场份额已经低于了40%。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两家车企值得我们关注。其一是吉利,在2018年拿到中国品牌销量冠军以后,2019年虽然销量下滑,但是仍处于中国品牌的头名;其二是长城,长城汽车是2019年上半年为数不多的销量正增长的车企。日前,这两家车企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降低自己此前定下的年度销量目标。



从吉利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今年6月吉利集团在国内市场共售出新车84641辆,同比减少33%。而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为651680辆,较去年同期降低15%,完成年初预定的全年销量目标151万辆的43%。不过鉴于国内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下跌超出预期,加上今年下半年市场的不确定性,吉利集团决定将全年销量有151万辆下调10%至136万辆。




相比之下,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的销量表现就令人欣喜。1-6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493539辆,同比增长4.7%,成为汽车行业内极少数销量增长的车企之一。但是根据长城汽车的预测,2019年中期营业收入约为413.8亿元,同比减少15%,净利润约为15.7亿元,同比减少57.8%。因此长城将原定的120万辆年销量目标下调至107万辆,下调比例同样为10%左右。


由此可见,两家车企分别在销量情况和盈利状况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主动下调自身的销量目标,就真的是对市场“妥协”的表现吗?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敢于向下是一种成熟表现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经历了连续28年的稳定增长,车企只要跟对了方向基本就能得到发展,因此不少车企把销量越来越高视为一种“习惯”。但事实上汽车行业与其他行业无异,都是由市场决定发展,是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




如果一家车企在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不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市场策略,仍然习惯性地坚持“高举高打”,最终所收获的结果自然不会如其预期。所以理性面对市场波动,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应变,制定或调整符合市场规律的销量目标,才是一家车企由稚嫩走向成熟的体现。


减少经销商库存才能互利共赢


早在 2018年底就有某合资车企的经销商投诉,认为主机厂为了冲击销量成绩过分向经销商积压库存,导致后者的经营状况受到影响。今年上半年,由于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切换,再加上市场的不景气,让大部分经销商都一直处于清库存的窘境当中。




吉利集团在6月的销量报告中提到,上半年销量低于预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集团主动减少经销商库存。主机厂和经销商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如果车企一味地向经销商施压来实现自身销量目标,则必然会引发两者之间的矛盾,部分经销商甚至可能不堪重负而倒闭。因此只有经销商处于健康的、可持续的经营状况下,车企的销量才有提升的可能。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利润


调整销量目标并非减低产量这么简单,同时还意味着产品结构的改善。以长城集团为例,在WEY品牌和哈弗F系列推出之前,H系车型单季度销量占比高达90%,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一方面可以视为H系列的成功,但另一方面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行为也让长城处于极高的风险当中。



到了今年二季度,长城旗下的H系列、M系列、F 系列、WEY、欧拉、皮卡等车型的销量占比分别为 46.4%、6.9%、16.7%、10.3%、6.2%、13.5%,销量结构已经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而且长城汽车的单车利润,也从去年三季度的247元,提升到了今年二季度的2845元,在车市下滑的环境下能保持利润增长实属不易。


写在最后

在中国汽车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当中,放低自己的姿态,直面自身的问题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胆量的。但是回过头来看,这样的行为又是成熟的,把目光看的比别人更加长远,追求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关注
[]
作者暂未填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