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小汽车 建国70周年汽车工业发展回顾3

0丨19/9/29丨阅读14555评论(0)

来到新中国成立的第三个10年,在1969至1979年期间,国内正值“三五(66-70年)”计划、“四五(71-75年)”计划时期,而像前面两篇回顾所说的那样,大部分国产车依旧是走仿制路线,不但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下,还陷入“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的局面,产品结构必须要尽快做出调整,以适应发展需求。


 


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重型军用越野车--东方红LT665诞生,由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665分厂工人,根据法国贝利埃GBC 6×6越野车底盘以及捷克太脱拉柴油发动机为基础进行研发,终结了中国无自主研发重型军用越野车的局面。

 


中法建交后,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向中方转让了GBU15等重型汽车的技术专利和生产设备,受让方为四川汽车制造厂,所以川汽推出了红岩CQ260,载重量达到8吨。随后在1971年推出动力升级版的红岩CQ261。



1971年,上海汽车运输公司研制出载重达300吨的上海SY990型牵引车。SY990型牵引车采用上海柴油机厂生产排量达到24升的V12发动机驱动,最大功率294千瓦、最大扭矩1667牛?米,匹配6挡手动变速箱。上海SY990型牵引车推出后,承担了许多大型设备的运输工作,并创造国内汽车运输单件最重、最长、最高的纪录。


 


EQ240


1975年6月15日,东风EQ240越野车投产;1976年EQ140型5吨载货汽车定型,1978年投入批量生产。EQ240和EQ140两款车型完全由中国人独立设计,标志我国已具备独立设计、研发与组装载货汽车的能力。其中EQ140还成为日后挽救东风于水深火热中的一款重要车型。



EQ140


除此之外,黄河JN252 8×8高机动性重型军用越野车也成为军事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黄河JN252由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研制,1977年正式定型量产,除了配备常见的差速器之外,还少有地采用了独立悬架。黄河JN252除了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系统武器提供配套之外,还供舟桥部队使用,用以搭载机动浮桥,泛用性比较高。

 

看完偏军事化的产品,再来看下第三个10年,我国民用车方面有什么突破性进展。


1971年,天津客车厂研制出一款代号为TJ-620的轻型客车,当时这类车型被称为旅行车,由于车型大小适中而且满足载客需求,当时被一机部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应迅速发展。”


 


随后,中美建交,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方就采用天津TJ-620作为代表团的接送用车,跟如今G20峰会接待专用车一个意思。后来,河北红星汽车厂、成都沙河汽车厂、北京丰台汽车修理厂等均对TJ-620进行仿制,推出同款车型。

 

1968年,北京市交通局所属的北京汽车修配厂二分厂,就曾通过借鉴丰田Dyna轻卡研发出BJ130货车,但后来因为遇上文革,所以BJ130并未大规模投产就已停产,直到1970年才复产。随后因为泛用性比较强,BJ130被改进成洒水车、工程车以及消防车等特种车辆。



而且北京汽车修配厂二分厂对这么款广受欢迎的车并没有偷着掖着,反而将全套设计工程图纸分享给全国有造车能力的车厂,使得BJ130能够迅速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

 

在60年代末期,李先念副总理在天津市考察期间提到:“中国要制造自己的转子发动机汽车,国外把转子发动机装在轿车上,中国就把转子发动机装在货车上。”于是,在天津市政府的协调下,由天津动力机厂负责转子发动机的研究和制造,天津货车修理厂负责装配生产的任务。



1969年,国产转子发动机研制成功,整车制造也在同年11月基本完成。于是就诞生了全球首辆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货车--TJ140,而且是出自宜家货车修理厂,并非什么大众、福特(当时较大)的几家车企。


 


轿车方面,除了上一个10年提到过红旗和上海牌之后,在第三个10年几乎还是空白页。虽然红旗曾花费了7年时间进行了5次改版,并联手国外设计公司改进推出了更具时尚感的CA774轿车,但最终因为之前CA770等车型塑造出庄严的气派感太强,导致CA774“压不住场”,所以这款当时堪称自主设计巅峰的轿车并没有正式量产。



1976年,伟大的毛主席逝世,一汽需要制造一辆运输毛主席灵柩的灵车。几个月后,红旗根据CA770所打造出了定制版的灵车,用于运输毛主席遗体至新建成的毛主席纪念堂。



新车研发屡屡没有得到认可,红旗像没有了主心骨那样,开始走向下坡路。



另一方面,上海在转子发动机方面又玩出了名堂,除了推出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货车之外,还在1977年推出了上海SH750型轿车,首批共有两辆不同型号车型。一辆装备国产转子发动机,一辆装备680Q型6缸发动机。重点来了,国内首款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轿车出自上海汽车拖拉机研究所,从1975年着手研发,从设计到试制才用了2年时间。



但真正让上海汽车走向大众的却是另一款车型,针对SH760升级改造而来的SH760A,虽然只是尾缀增加了一个字母A,但是却等同于换代。由于当时轿车市场可选性不多,上海SH760A算是最出色的一款,所以上海汽车就开始慢慢走进百姓家庭,尽管当时小轿车售价还没那么便宜,但已经被大家所认可。

 

由于当时红旗只能满足地位较高的领导人出行,下面部长、各省市地区领导和驻外使馆人员的交通并不能通通满足。所以北京汽车制造厂准备再次研发轿车车型,而且把级别瞄准了中级轿车。



1974年,北京牌BJ750型中级轿车试制成功,由于受到汽车厂缺少资金以及合资业务的影响,BJ750从1974年诞生至1982年停产,生命周期8年才生产了一百多辆。后来北京汽车就基本告别了轿车业务板块。


从1971年开始,中日双方车企开始接触磋商,随着1972年9月29日,中日正式建交,中日双方车企交流更密切,但都没有下文,只有多款产品通过进口形式进入到国内。



时间逐渐来到1978年10月,接近第三个10年的末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邀到日本进行参观交流。期间,邓小平参观了松下、日产等几家知名厂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掀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新篇章。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关注
0 [12缸VIP]
作者暂未填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