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主品牌在EV领域可以吊打合资,而在混动领域后续无力?

丨19/10/2丨阅读13146评论(0)

最近有为网友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考虑到充电条件的问题,想买一辆插混车,看车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在混动车市场里,合资车的选择余地要比自主车宽泛太多了,印象中在新能源领域,自主车才是领头羊,怎么在混动领域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混动车包含PHEV与HEV两种,前者具有充电接口,代表车型包括比亚迪唐DM、宋DM及荣威的eRX5和e950等,自主品牌在PHEV领域还算是有些存在感,这主要得益于比亚迪的DM系列车型;而在HEV领域,从卡罗拉、雷凌到CRV、雅阁,基本都是合资车的天下,鲜有自主车的身影。




2017年我国销售了65.2万辆纯电动车(EV),11.1万辆插混车(PHEV);而到了2018年,这两项数据变为101.6万辆、24万辆,由于HEV车型被统计到了燃油车销量中,因此从整体销量数据中无法体现,不过通过整理乘联会的数据(2019.1-2019-7),主流的HEV车型销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按照月均2万辆的销量估算,仅上面10款车型的年销量就能达到24万辆, 与2018年PHEV车型的总销量持平,因此从销量上看,HEV市场并不比PHEV市场小。同时在PHEV领域,以比亚迪为例,今年1-8月累计销售PHEV车型(即比亚迪的DM系列车型)5.7万辆,同比下滑17%。无论是HEV还是PHEV,在整个混动市场,自主车的发展态势远没有EV市场中的强势,这个市场被合资车牢牢把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外部政策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而根据现有的政策条件,PHEV虽有补贴但补贴额度远没有EV车型高,HEV车型则直接被划到了燃油车范畴,并没有补贴。对于自主车企来说,在既能享受政府补贴又能赚取更多积分的政策红利面前很难说“不”,哪里还有时间去研发混动汽车?


内部车企原因


与国外的跨国车企不同,它们面临的是全球市场,我国自主车企绝大多数还无法在全球市场上形成影响力,其新能源产品所面向的市场基本就是国内单一市场,因此在车型规划方面受到市场的限制更小。




合资品牌则不同,基于全球市场形成的车型开发流程体系让这些国外品牌很难“投机取巧”,虽然在中国混动车型在EV车型面前存在政策上的差距,但全球化的产品不仅可以投放到中国,也可以投放到欧洲、美洲,各个市场间的互补作用开始凸显,而这点是国内自主车企所不具备的,且在研发投入方面,自主车企也难与合资车企竞争。


历史发展原因


我国之所以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尤其是EV汽车,不排除有“换道超车”的思考。而混动车依然需要燃油发动机,而在发动机研发方面我国自主车企与合资车企相比仍有差距,即便这个差距已经缩小了很多,如果自主车企持续在混动领域和合资车企较劲,那么反而又走上了过去在燃油车领域苦苦追赶的老路。另外,EV领域的专利也远没有混动领域那么多,这点与自主车企绕过手自一体变速箱而偏爱研发双离合变速箱是一个道理。

 

自主品牌有未来吗?


在今年的泰达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做出了 “以纯电驱动为取向,坚持技术路线不动摇”的发言,这无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明确了大方向,而随着EV车型的续航不断提升、整体成本不断下降,未来即便国家政策退出,对EV车型的售价影响也不会太大,只要我国自主车企能够把握住目前在EV领域中的优势,便会有光明的未来。


关注微信号:12缸汽车(kf12gang)看更多猛文。

关注
[]
作者暂未填写简介